
图为罗炳辉使用的左轮手枪
北伐时,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他单枪匹马,依仗有利地形,“一枪命中三个半敌人”(三死一伤)。长征时,他曾连开三枪,打死三个已经逃跑到对面山窝里的土匪。长征期间,他率领的九军团为掩护红军主力渡乌江被阻隔在乌江北岸,开始56天独立行军作战。在这期间,九军团在他的带领下,摆脱国民党重兵追击。在路过四川凉山宁南县境内的彝族聚居区时,他因精良的枪法而获得彝族头领的钦佩,并与彝族同胞把酒言欢,最后顺利地通过彝族聚居区。
关于罗炳辉精良的枪法,很多人都问他是否有什么秘诀,罗炳辉回答:“这个秘诀,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练’!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苦练’!一是练眼力,像纪昌学箭那样,能把蜜蜂看成麻雀,把麻雀看成车轮。二是练臂力,要练得拳头上立得起人,胳膊上跑得了马!”有一次,罗炳辉去津浦路西视察整训部队,他亲自做示范,先是“枪挂枪”——端起步枪立姿瞄准,在枪筒的前端再挂上一到两支步枪,一般人是端不稳的,他却一端就是半个小时,就像脚下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接着他又端起重机枪,瞄了约20分钟,脸不红,气不喘。
在抗日战争期间,罗炳辉于1941年起,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1944年冬至1945年春,淮南抗日根据地开展部队整训运动,为了推动这次以技术练兵为主要内容的整训运动深入发展,切实提高练兵成效,罗炳辉专门作了题为《技术练兵的整训指示——从一枪命中三个半敌人谈起》的报告。报告中,他讲述了自己“一枪命中三个半敌人”的故事以及掌握精良的射击技术的要领等。在整训运动期间,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造罗炳辉射击手运动”。为配合这一运动的开展,第二师文工团的政治指导员晓河于1944年专门创作了一首名为《罗炳辉射击手》的歌曲,在部队中广为传唱,对于鼓舞和推动广大指战员投入到以射击等军事技术为训练内容的大练兵运动中去,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罗炳辉的积极指导与大力推动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训练,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的整训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技术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民兵经过这次严格训练,军政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主力军与地方军的强大后备力量。随着大练兵运动的深入开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神枪手”在内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1945年4月,第二师创办的《抗敌生活》杂志发行群英专号,并以罗炳辉骑着战马的肖像作为封面,对全师官兵起到了鼓舞作用。在广大党员和区、乡、村干部的带动下,淮南军区仅3个月时间就扩军1.5万人,为壮大第二师主力部队,开展对日全面反攻作了重要准备。
作者:王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