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云南网报道】昭通彝良:深化教育改革 山区教育焕新颜
2025-04-10 10:40:18

近年来,在乌蒙山深处的昭通市彝良县,一场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走深走实,推动教育事业提质增效,这个曾经因教育质量全市垫底的山区县城,通过三年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教育质量的高速发展,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

破局:直面教育“痛点”动真格

2021年以前的彝良教育,是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中考优良率仅7.69%、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不足百人……面对群众“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迫切期盼,彝良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启动改革,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教育改革领导组,将教育列为“头号民生工程”高位推动,每年预算3000万元教育深改专项经费。

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3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4所77个项目,新增学位15000余个,全面消除“大班额”,“乡村空”“城镇挤”等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补齐了基础教育短板;采取“选校长、优师资、强素质、引名校、严奖惩”等措施精准施策,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直击教育“顽疾”。

变革:激活教育“一池春水”

选优配强“领头雁”,打破传统任免模式,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选齐配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68人,认定各职级校长344人,其中一级校长1人,对41所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实行公开竞聘。据了解,彝良通过以“讲政治、有情怀、善管理”为标准选聘校长,小草坝小学、长房中学、发界小学在校领导班子不变、教师不变、生源不变,在仅变校长的情况下,短短两年时间,教学成绩从常年垫底提升至全县中上水平,印证了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其效果立竿见影。

打好师资优化“组合拳”,统筹整合全县238个编制全部用于调剂补充教师,补齐了教学短板;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招录教师530余人,完成轮岗交流500余人次,优化了队伍结构;清理规范各类进校园检查,为学校和老师减负,让教师专注教学。

实施教师素质“跃升计划”,通过国培计划、跟岗培训等方式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培养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40余人,评选认定市、县级骨干教师1000余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骨干教师”26人;借力“组团式”帮扶等外力赋能,引进18名优秀管理人才,组建12个教研联盟、8个名师工作室,形成“教学研相长”机制。

名校引领“鲶鱼效应”,先后引入神州天立教育集团、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等优质资源,创办彝良天立学校、民大附中彝良高级中学、新城中学,倒逼本地学校升级提质,实现本地优质生源县内就读3800余人,吸引周边县区学生到彝良就学800余人,回流优质生源超过200人。

奖惩分明“双向激励”,实行正向激励,表彰奖励300余名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实行逆向调整,对连续教学成绩末位的教师实行岗位交流。

成效:教育质量“三级跳”

三年改革,数据见证了彝良教育的蜕变,中考优良率从2020年的7.69%增至2023年的32.25%,平均分提升69分,其中2023年比2020年提高203.95分,2024年比2020年提高210.75分,高分段人数进入全市前列;高考一本上线人数2023年比2020年增长357.5%、二本增长97.89%;2024年群众对教育改革成效认可度达95%。

三年改革,硕果累累,彝良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三级跳”。新起点上,彝良县教育事业正朝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8%,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全市领先挺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沈迅 通讯员:彭洪 马文平

来源:云南网

原文链接

云南网链接

来源: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