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特派员制度试点推行以来,彝良县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选派优秀干部下沉农村一线,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银企联动,有效破解乡村金融资源供给难题,为当地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能。
唐浩是彝良农商行龙街支行的一名职员,同时也是省委选派的农村金融特派员,他通过定期交流、信息共享等方式,创新推出“特派员教—村干部懂—村民愿学”模式,从基础的储蓄理财观念,到复杂的信贷政策解读,在田间地头、村舍庭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为辖区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宣讲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解决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唐浩说。
信贷业务是金融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唐浩聚焦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烟草产业贷、民族振兴贷等普惠性强、获贷率高的信贷产品,积极推动业务拓展。在他的努力下,这些信贷产品规模持续攀升,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乡村产业和农户手中,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他经常下来给我们宣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有了金融特派员的帮扶,我们的合作社越来越好。”说起金融特派员制度带来的好处,彝良县众合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支加琴对唐浩赞不绝口。
为给农村企业发展“强筋壮骨”,唐浩对辖区内重点特色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企业和商户的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方案,通过强化跟踪回访,确保金融服务持续有效,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合力。
“农商行每个季度会定期进行走访,我们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帮助解决。”对于彝良农商行的贴心服务,昭通江游水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修荣深有体会。
截至今年3月底,彝良县金融特派员共计走访农户和农业企业6142户,发放农户贷款9.1亿元;帮助企业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462个,发放贷款1.9亿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暖心举措,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