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幕。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约300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交流减贫经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幕。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约300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交流减贫经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3月的怒江,峡谷两岸木棉花、黄花铃木、山茶花竞相绽放。怒江州民族体育馆内,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正在举行。
怒江大峡谷的雾气裹着草果香涌进“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论坛的会场时,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的发言直入主题:“云南的馈赠是双重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民族文化交融的活化石。”他认为,乡村旅游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所以云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可以促进文化互鉴、相互理解与尊重,建立各国交往的桥梁,促进和平发展。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热烈讨论。“在区域发展中,中国与拉美国家面对的问题相似,中拉合作是双赢的,我们要共同制定一些标准和目标,多维度为农民拓宽收入渠道。”巴西中巴绿色生态合作领域专家、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道格拉斯·德·卡斯特罗认为,加强绿色发展是取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期待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专题论坛上,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数字技术不仅是生产工具,更是重塑乡村治理、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3月29日中午,60多位来自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智库研究机构代表,以及曾经到怒江采访过的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参加传媒光影·怒江巨变——中国减贫经验的国际传播论坛。
春日的怒江大峡谷在云雾蒸腾中苏醒,现代化厂房与传统村落相映成趣的景象,恰似当地全面振兴的具象表达。
中国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一是以发展夯基。中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与城市迈向共同富裕。二是以绿色赋能。乡村生态保护需与开发结合,怒江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草果产业,包括红河阿者科村在内的15个中国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等案例,展示着“含绿量即含金量”的实践路径。三是以科技驱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