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蒙山腹地的彝良县龙安镇后山村,4200亩林下天麻种植基地正焕发着春日的生机。连绵的竹林与松林之间,采用“林下套种+袋装培育”的创新模式,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让400余户村民端稳“金饭碗”,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春雪初融,后山村的林间地头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林下种天麻不砍树、不毁林,每亩增收超2万元。”村支书王雯民介绍,通过“大户+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全村420户种植天麻4330亩,其中林下种植达4200亩,预计2025年天麻产值突破1.09亿元。65户种植大户和8家合作社组成的“家门口务工车间”,每年发放务工工资3200万元,带动450名村民实现“山上务工、山下顾家”,有效破解在村劳动力就业创收难题。
依托彝良县“N+1”产业模式,后山村创新构建“天麻养林、竹笋增收”的生态循环链。天麻种植区套种的竹林成林后,年采收竹笋可创收2000余万元,实现一片林地多重效益。在村天麻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将新鲜天麻加工成切片、粉剂等产品。“合作社已形成两菌培育、精深加工到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实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今年8家合作社预计实现产值1600万元。
村民肖大姐在车间边忙碌边说:“守着家既能照顾老小,一年还能挣3万多元,比外出打工更踏实。”目前,后山村通过种植天麻、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途径,带动群众年增收4000万元,形成“林间种、车间产、云上卖”的立体发展格局。春耕时节,这个深藏山林的“绿色车间”正加速运转,绘就“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