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西南铁路建设史上的断臂维纳斯——洛泽河大峡谷里的老内昆线遗迹
2025-03-20 12:56:01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在彝良县洛泽河大峡谷里发生着一个惊天壮举,那就是修建内昆铁路。虽然这段铁路最终没有成型,但它却是西南铁路梦想凿在峡谷悬崖上的历史遗迹。

内昆铁路,这条修建难度极大的铁路,可以追溯到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当时,昭通的陈荣昌等人请求清政府修建滇蜀铁路(内昆铁路前身)。1909年至1911年2月(清宣统元年至清宣统三年二月),清政府派人对滇蜀铁路进行勘测,并命云南组建官商合办的“滇蜀铁路公司”,1919年勘查测量完毕。抗日战争期间,经云南省政府争取,滇蜀铁路改经曲靖、宣威、威宁、昭通、盐津到叙府,史称叙昆铁路。

1944年,叙昆铁路建成昆明至沾益米轨铁路173.4千米。在那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时代,叙昆铁路的残梦因动荡不安的世界格局和国家的疲弱而不得不终止。

解放后,修建内昆铁路的梦想因新中国百废待兴而重新萌生。1952年4月,西南铁路工程局勘测四川至云南的铁路,史称成昆铁路,分为东、中、西三个方案,其中东线方案从内江经宜宾、威宁到昆明。

经过多年的分析论证,1956年初,国家决定取消中线方案,将西线方案定为成昆铁路,内东线方案定为内昆铁路。当年5月,铁二院编制的内昆铁路设计意见书提出,在云南和贵州境内的走线,一个方案是大湾子以南经彝良、威宁、宣威、沾益至昆明;另外一个方案是大湾子以南经昭通、田坝、德泽至昆明。

在大湾子至威宁间,又有经过彝良和经过昭通两个比选方案。彝良方案沿着横江、关河,进入洛泽河大峡谷到达威宁,地势平缓,施工难度较小;昭通方案中大湾子至高桥直线距离虽然只有30千米,但是高差1200米,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经综合比选后决定采用彝良方案,同年内昆铁路开工。一声号令,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几万人的筑路大军在中苏专家的指导下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建设,人们凭借土制炸药、钢钎大锤、锄头撮箕和肉身肩膀,凿出了一个个钻洞、砌起了一堵堵挡墙、打下了一条条路基、铺就了一根根铁轨!

1963年,内昆铁路因中苏关系生变而全线停工,但是蜿蜒的洛泽河、幽深的大峡谷,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雄心壮志。如今的彝良,因为内昆铁路在昭通境内重新选线,从大关天星镇开始爬行,逐渐远离洛泽河,但是火车的汽笛声,却还能在洛泽河大峡谷回响。

驱车闲游,逆洛泽河大峡谷而上,耸立的桥墩、暗淡的挡墙、残缺的钻洞,上个世纪建设者留下的历史遗迹,成了西南铁路建设史上的断臂维纳斯。

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老内昆线留下的历史遗迹见证了那个时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时代豪情,也给后人留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财富。

来源:彝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