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其目标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近年来,彝良县紧扣“三农”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走出一条具有彝良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严守底线,巩固脱贫成果。彝良县严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两条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71.06万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69.27万亩,粮食产量达22.6万吨,完成县级粮油储备6050吨。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74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监测帮扶细致入微。彝良县通过构建严密高效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监测工作,累计帮助5427户、24554人成功消除返贫风险,风险消除率高达72.8%。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小额信贷3950笔,金额达1.8亿元。创业扶持成效显著,创业担保贷款扶持264人创业,发放资金5935.9万元,带动434人实现就业。全县脱贫户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达到12698.14元,同比增长18.24%,切实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项目多点开花。彝良县投入4.74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实施98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建成5个美丽乡村;争取沪滇协作帮扶资金6148.5万元,实施41个项目,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5775座户厕、77座公厕全面建成,14个乡镇“两污”设施投入使用,全县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133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已全部完成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发展是彝良县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按照“4+N”产业布局,天麻、竹子、花椒、肉牛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辐射带动烤烟、马铃薯等富民产业共同发展。2024年,全县天麻、竹子、花椒产值分别达到45亿元、12.87亿元、21.72亿元,畜牧业产值达13.17亿元,农业综合产值达111.8亿元。新增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彝良天麻产业基地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彝良县将持续深耕“三农”领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3+1”保障,常态化落实“三类对象”动态监测帮扶措施,充分利用“一键报贫”系统,深化东西部协作与“组团式”帮扶,合理统筹衔接资金,推动农业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实施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产业和就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1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强化就业服务,落实就业保障政策,促进群众增收。持续优化“4+N”产业布局,稳定特色产业种植与养殖规模,力争全县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稳定粮食生产,培育更多农业龙头企业,建成多个现代化示范基地,推进高原特色牧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建立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等机制,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户厕、公厕改造及农房改造,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和美乡村、美丽村庄。
彝良将在“三农”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