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彝良县奎香乡塘房村偏僻的山坳上,有一个不显眼的岩洞,当地人以前把它叫做塘房窝洞。这个岩洞,见证了当年红军长征到奎香的那段历史,见证了当地村民救助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后来,当地群众把它叫做“红军洞”。
1936年3月,地处高寒山区的彝良县奎香乡塘房村寒气逼人。勤劳善良的村民王永民早早起来,到塘房窝洞捡柴。刚到洞口,王永民便听到一阵颤抖的呻吟声,他仔细望去,一个满身血污,蓬头垢面的人蜷缩一团,身体不断抖动,王永民被吓了一跳,赶忙后退,准备逃离回家。王永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红军队伍正在村里驻扎,这人会不会是受伤的红军战士?想到这些,王永民壮着胆子跳下洞,使劲把洞中的人推出洞口,仔细一看,这人的穿着与之前接触到的红军很像。
红军驻扎期间,对穷苦百姓很好,王永民深有体会。他将受伤的红军战士背回家,并找来医生为他看病。经过几天的细心照料,红军战士身体逐渐好转,与王永民一家拉起了家常。红军战士告诉王永民,他在参加以则河战斗返回的路上折断了脚踝,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便偷偷落下,殊不知,红军大部队刚离开,敌人的一个先遣队便尾追而至,情急之下,红军战士跳进窝洞躲藏,由于脚踝伤重,无力爬出洞口,一连几天,又冷又饿,便无力呼救。王永民被红军战士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撼,连声安慰:“只要你不嫌弃我家穷,你就在这里安心养伤,等伤愈后再想办法去找红军队伍。”
在王永民一家的精心照料下,红军战士的伤情有所好转,然而国民党的重兵追剿而至,沿途派人逐家搜查。王永民一家急忙将红军战士送到窝洞,让他躲藏在那里。国民党军队一连两天在村子里逼迫村民告诉红军去向,在得知王永民一家知晓红军的消息后,反动派杀气腾腾地向王永民家扑去,而得到消息的王永民则提前带着全家老小躲到奎香处乐村亲戚家逃过一劫。
国民党军队离开后,王永民一家急忙赶到窝洞准备接红军回家,没曾想,红军战士因为旧伤未愈,加之洞内阴暗潮湿,冷饿交加,不幸离世。王永民一家悲痛万分,用为父亲预备的棺木将红军战士就地安埋。
后来,王永民一家救助红军战士的事迹在当地传播开来,村民将躲藏和安埋红军战士的塘房窝洞改名为“红军洞”。如今,每到清明节,当地村民、学生都要到红军洞开展忆苦思甜活动,追忆红军事迹。
投稿邮箱|ztylwxb@163.com
通讯员 钟梅
编辑:赵 浚
审核:王堂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