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红色文物故事】罗炳辉写给父亲的《祭父挽联》和《祭先父文》
2024-10-30 11:07:48

1939年8月,时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的罗炳辉收到家乡彝良邮政局局长温国桢的来信,得知父亲已于当年2月去世。没想到23年前的一别,竟成了和父亲的诀别,罗炳辉不禁万分悲痛。当时罗炳辉身在抗日前线,他只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在接到父亲病逝消息后的几天,罗炳辉即率部向京浦路东挺进。

部队驻扎下来后,罗炳辉回想起父亲母亲一生备尝艰辛,而自己养育之恩未能报答,不觉抱憾垂泪。思亲心切,罗炳辉有空就想想、写写,还请支队秘书长张凯帆帮助斟酌修改,最后形成了能表达自己心意的《祭父挽联》和《祭先父文》,以表达哀思,并以民族大义为重,立下“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的宏愿。

【红色文物故事】罗炳辉写给父亲的《祭父挽联》和《祭先父文》

《祭父挽联》全文如下:

上联: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尝备炎凉劬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易箦呼儿难瞑目——父亲大人冥鉴;

下联: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不孝男炳辉泣血谨挽。

【红色文物故事】罗炳辉写给父亲的《祭父挽联》和《祭先父文》

《祭先父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二月日,不孝男炳辉闻父丧之八月始,以馨香清酌之仪,三立诉于吾父之灵前曰:痛维吾父,劬劳艰苦,尝遍炎凉,温和忠厚,时来横逆,仰事俯畜,唯傭是赖,药炉茶灶,孑然一身,是吾父毕生心血,尽消磨于穷愁抑郁之中矣。

忆吾家先世,初非赤贫,亦薄有田产,足以自给。待至吾父降生,家道中落,田产荡然。吾父幼小即为人佣,身小力弱,值薄求苛。披星戴月,固不胜其劳瘁;颐指奴役,又何尝堪其虐待。然而茫茫前途,生路断绝,欲悦亲心而承菽黍之欢,抑又乌可,不辱含垢而力此贱役耶。

吾父少壮,先母来归,夫唱妇随,始得室家之乐。顾四壁萧然,瓶无余粟,成群儿女,膝下依依,号寒啼饥,实不胜贫贱夫妻百事哀之苦。而又门衰祚薄,惯遭乡曲欺凌;力役勤耕,横受豪强暴敛。举凡人世凄凉惨痛,非生人所能忍受者,而吾父吾母尽尝之矣。

不孝炳辉,孩提无知,睹兹惨状,徒増愤恨,赤手空拳,亲心莫慰,计欲脱离苦海,乃以一走了之,而不知从此更陷吾父于穷愁磨折之境矣。不孝兄弟三人,三弟早逝,二弟又庸懦不能奉养,不孝自十七岁,恝然背亲,离家远走,从戎迄今二十有三年,未尝回籍定省。中虽率师,道出滇池,经梓里,顾以戎机急迫,即欲一面惨别十九年之老父亦不可得。迩后转战北上,抗日军兴,不孝更以国难当前,民族危机,存亡绝续在此一举,挽救民族,改进社会,大义凛然,责无旁贷,乃驰驱全国,转战江淮,了平生之宿愿,雪百年之国耻,固知此亦即吾父所最属望于不孝者也。然而一念及少小一别,即为儿与吾父永诀之时,能不椎心泣血乎!使不孝有父若无父,使吾父有儿为无儿,伶仃孤苦,受尽磨折,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此皆不孝之罪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罔极之恩未报,终身之恨无穷。大别昆明,永致思亲之泪;天涯地角,长驰膝下之魂。灵其有知,曷览儿心。

己卯年孟冬不孝男炳辉于苏皖防次泣血敬书

透过挽联和祭文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在那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特殊年代,罗炳辉已把对父亲的情融入了对国家的大情,把对亲人的爱融入了对民族的大爱。

投稿邮箱|ztylwxb@163.com

通讯员  夏庆华  钟梅

编辑:赵 浚

审核:王堂新

来源: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