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以党建为引领,锚定“生态立镇、产业富民、文旅兴镇”目标,深挖资源禀赋,创新融合机制,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赋能、三产联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党建强基,锻造融合发展“主心骨”。小草坝镇坚持“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成立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挥部,由党委书记挂帅,统筹推进天麻竹子产业升级、文旅项目攻坚等重点任务,2024年成功打造县级党建引领示范点1个。实施“头雁培育”工程,7名村党组织书记中5名为天麻、竹子产业带头人,带动342名党员投身特色产业,形成“支部领办、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创新“党建+村集体+乡村CEO团队+村民”利益联结模式,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文旅项目,村民通过资源入股、务工就业、利润分红实现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激活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规划先行,擘画全域发展“新图景”。立足“一心两线三片”空间布局(以宝藏村为核心,景区及二级路沿线为轴线,辐射金竹、小草坝社区、大桥三大片区),打造“四季有景”旅游品牌:春赏浩瀚花海、夏享避暑康养、秋品天麻丰收、冬观冰雪雾凇,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借力沪滇协作,投资3500万元建成“和美金竹”“秘境宝藏”“露营基地”等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宝藏村获评“云南省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天麻丰收共品秋味”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全域旅游格局加速成形。
产业联动,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做强主导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仿野生天麻种植2万亩,引进国鹤药业、好医生、一心堂等龙头企业,开发天麻胶囊、天麻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年产值达5.28亿元,带动61户天麻工坊发展,吸纳289名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同步提质改造竹林10万亩,扶持竹笋加工企业4家,年产值突破2.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延伸“旅游+”链条:盘活闲置校舍、厂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天麻“两菌”厂等15家,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100万元。依托电商直播、网店配送拓宽销路,每年实现天麻、竹笋线上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擦亮文化品牌:以苗族“花山节”、篝火晚会、非遗打铁花等活动为载体,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宝藏村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景区沿线增设民族文化景观标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苗家芦笙、蜡染技艺,文化消费占比实现逐年递增。
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机制,实施“红黄绿”动态管理,2024年以来累计化解山林、土地和旅游纠纷284起,为发展筑牢稳定基石。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开发“云游小草坝”小程序,实现景区预约、特产订购“一码通”,同步完善天麻溯源体系,“彝良天麻”品牌通过国家备案。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推行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功创建“省级绿美乡镇”“国家卫生镇”顺利通过专家组初验,实现人居环境与文明素养“双提升”。
从青山叠翠的天麻产业园,到芦笙悠扬的文化广场;从四季如画的生态景区,到活力迸发的数字乡村——小草坝镇正以党建之笔,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文化活”的乡村振兴画卷。据小草坝镇党委书记潘浩介绍,未来,小草坝镇将进一步深化“党建+融合机制”,不断激活农文旅产业链“造富于民”的新动能,奋力打造乌蒙山区高质量发展样板,让“诗与远方”在小草坝触手可及!
云南网通讯员 李安林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