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看发展·2025年经济良好开局|【云南广播电视台】专访昭通市长杨承新:抓项目 育产业 帮企业 促就业 推动经济良好开局
2025年2月19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新闻联播》“一线看发展·2025年经济良好开局 ”专访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播出新闻《昭通:抓项目 育产业 帮企业 促就业 推动经济良好开局》。
【导语】新年伊始,昭通市紧紧围绕抓项目、育产业、帮企业、促就业,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今天的“一线看发展·2025年经济良好开局”专访栏目,我们将目标投向昭通市。【正文】
【解说】2024年,昭通市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经济总量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2025年,昭通市将抓牢项目这个“总抓手”,坚持清单化推进、责任化跟进、具体化促进,一季度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GDP增长5%。
【同期】昭通市人民政府 市长 杨承新
【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同时,成立了立项审批、用地报批、征地拆迁、投融资、基础配套“5大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4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向下”服务保障,“向外”招商引资,确保今年一季度全市60个计划新开工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增长5%以上。在主攻工业方面,加快推动工业动能从电烟煤“老三样”向硅铝磷“新三样”升级转化。】
【解说】2025年,改革仍然是昭通发展的原动力。
【同期】昭通市人民政府 市长 杨承新
【向改革要动力,实现资金使用从“撒胡椒面”向“精准投向”转变,实现发展效益从“矿业”向“产业”转变。向主体要活力,实行“减负”“纾困”“惠企”3大举措,力争新增“四上”企业300户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向营商环境要竞争力,我们实行1名领导挂联2户民营企业,变“专家坐诊”为“现场会诊”,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2024年,昭通市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闯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2025年,昭通市将坚定不移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问题1】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请问市长,在今年的经济开局工作中,昭通如何抓住项目这个重点,推动经济良好开局、加快发展?
【市长】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我们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坚持“清单化”推进,围绕“矿产深加工、能源再开发、消费促升级、基础补短板”等方面,制定了“12个领域240个重大项目”清单。市县共安排3亿元项目前期费,建立了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开工项目“3个项目库”,全力稳投资、稳预期。坚持“专班化”跟进,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同时成立了立项审批、用地报批、征地拆迁、投融资、基础配套“5大专班”,全力破解项目审批难、供地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完工。坚持“责任化”促进,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4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向下”服务保障,“向外”招商引资,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好局面,确保今年一季度全市60个计划新开工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增长5%以上。【问题2】2024年,昭通经济实现了争先进位,总量提前1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请问市长,昭通今年在推动经济良好开局方面有些什么打算和举措?【市长】我们将以“争先进位”的意识,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状态,全力育产业、帮企业、促就业,推动经济良好开局,确保一季度GDP增长5%。在三农工作方面,我们既抓“脱贫巩固”,又抓“乡村振兴”。持续抓好巩固脱贫成果、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建设发展“三件大事”,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在主攻工业方面,我们既抓“老三样”,又抓“新三样”。加快结构转型、动能转换、资源转化,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加快硅矿“延链条”、磷矿“探转采”、铝矿“深加工”、页岩气“快开发”,加快推动工业动能从电烟煤“老三样”向硅铝磷“新三样”升级转化,力争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在加快农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既抓“基地端”,又抓“加工端”。坚持一产“接二连三”,推行“田间、车间、直播间”模式,推动“品种、品质、品牌”发展,让昭通苹果“果”香浓郁,昭通“乌天麻”一“麻”当先,昭通“青花椒”“椒”香四溢,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比达到2.5:1,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800亿元。在扩大消费方面,我们既抓“自带流量”,又抓“外部留量”。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抓好传统消费、服务消费、大宗消费,把人口大市的“自带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依托“夏避暑、冬避寒”的独特优势,打造“一山、一城、一址、一江”文旅新名片,加快改变昭通“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旅游格局,把“游客的留量”转化为“消费的热量”。在稳定房地产方面,我们既抓“好房子”建设,又抓“好环境”打造。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我们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带动一批、失地农民安置带动一批、外出务工群众“回城不返乡”进城置房带动一批、高品质住宅带动一批等“七个一批”,加快建设“苹果之城、文化名城、高原水城、避暑秋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加强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既抓“招大商”,又抓“招小商”。坚持平台招商、上门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通过“招大商”引“龙头”,以招商引资“最大变量”形成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通过“招小商”、建“微工厂”,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今年我们将积极引导5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0万人就地就近就业。【问题3】市长,刚才听了您的介绍,让我们对昭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充满了期待,请问市长,要让这些打算和举措落地落实,您认为关键点在哪儿呢?第一个关键,就是要向改革要动力。比如,我们要统筹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和移民后扶资金近80亿元,实现资金使用从“撒胡椒面”向“精准投向”转变;我们将实行矿产资源管理“先有产业后配矿权”,实现发展效益从“矿业”向“产业”转变;我们将持续推进城乡一体、新旧一体、供排一体,实现“高效供水、有效补水、绩效管水”。第二个关键,就是要向主体要活力。我们建立在库企业、入库企业、培育企业“3本台账”,实行“减负”“纾困”“惠企”3大举措,让经营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今年,我们力争新增“四上”企业300户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第三个关键,就是要向营商环境要竞争力。我们实行1名领导挂联2户民营企业,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变“在家坐诊”为“主动巡诊”,变“专家门诊”为“现场会诊”,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马上用地、高效用矿、便宜用气”成为昭通的最硬“软实力”,不断提升昭通的竞争力。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丁永权 李如一 常开俊 孙炜 汪健 马荣旭 游忠波